据路透社13日独家报道称,两名消息人士透露,美国政府已秘密在他们认为,极有可能非法转移到中国的先进芯片的目标货物中,放置了位置追踪器。
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也让特朗普政府此前对华芯片出口“解禁”的真实意图浮出水面。
据五名人工智能服务器供应链的相关人士表示,他们知道戴尔和超微的服务器中有使用这些追踪器,而这些服务器通常搭载英伟达和AMD的芯片。
早在几十年前,美国就曾在飞机零部件等敏感物资中植入类似装置,用以追踪出口流向。
表面上看,他们通过解禁芯片出口向中国释放善意,实则是为了拖延中国在人工智能和芯片领域的自主研发进程,同时确保美国企业继续掌控中国市场的主动权。
这种做法不仅是对中国科技崛起的强烈忌惮,也反映出美国试图通过技术优势遏制中国发展的战略意图。
7月底,国家网信办就约谈了英伟达,要求其对H20芯片可能存在的漏洞和“后门”安全风险作出解释。
如果这些芯片确实存在“追踪定位”功能,不仅会对用户隐私构成威胁,更可能危及国家的网络安全。实际上,中国近年来在网络安全领域的法律建设不断完善。
《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法规赋予了中方对敏感技术产品进行审查的权力。
通过法律手段要求外国科技公司自证安全,中国不仅有效应对了潜在j9.com官网威胁,也在国际科技竞争中展现了更成熟的姿态。
近年来,中国在芯片领域的研发投入持续增长,涌现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本土企业。2025年中国芯片国产化率预计将达到70%,尽管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但增长速度令人瞩目。与此同时,国家还通过设立产业基金、支持技术攻关等方式,为芯片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然而,在中美科技竞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如何突破核心技术、培养高端人才、应对国际市场的复杂局势,都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也是中国科技产业迎头赶上的重要契机。
美国的“阳谋”无疑是一把“双刃剑”,既想压制中国科技发展,又不愿彻底失去中国市场。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科技较量中,谁能掌握核心技术,谁就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