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铁路建设的壮阔征程中,一批批青年才俊以实干担当书写着奋斗篇章。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物资贸易有限公司物资专业人员龚杰便是其中之一。自2020年毕业后,他投身施工一线,在物资供应链领域精耕细作,用5年时间完成了从职场新人到“全国供应链大赛”冠军的蜕变,更以创新实践推动企业供应链体系升级。
毕业于大连交通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龚杰,深谙“专业是立身之本”。大学毕业时,他就积极投入基建物资供应行业,利用系统掌握的物流系统规划、供应链管理控制等专业知识为铁路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正是这份追求,让他在职业起点就作出与众不同的选择——放弃机关管理岗位,主动申请到集通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项目部从事物资采购供应工作。
在海拔1500米的蒙东高原,初出茅庐的龚杰迎来了职业生涯首次大考。集通铁路改造工程涉及32个站场、586公里线路的物资供应,面对复杂地形导致的运输阻滞、极端天气造成的供货延迟,他创新提出“采-供-管一体化”模式:将全线划分为五个物资保障区,建立“供应商-指挥中心-现场分部”三级物资供应体系,通过动态监测各区域施工进度,实行统招分签,精准调配各种物资。特别是在零下30℃的冬季施工中,他参与设计研发的智能腕臂定位二维码技术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并实现了腕臂安装百分百质量保证。
此后3年间,龚杰先后参与太子城至锡林浩特铁路、集大原铁路等20余项重点工程大宗物资供应工作。他打破常规招标模式,利用“技术参数+供应能力”双维度供应商评价体系,成功引入3家钢材优质供应商,不仅平均缩短了采购周期40%,还进一步实现了降本增效,加强了供应保障能力;在渝昆高铁项目中,在春节期间仅3天就将急需的型材采购运输到位,保障了现场施工需要。正是这些不同业态项目的锤炼,使他成长为既精通铁路大宗物资采购,又擅长物资管理,更能创新数字化解决方案的“三维复合型”专家。
2024年,龚杰迎来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经过层层选拔,他代表公司参加“全国供应链大赛”。这项涵盖智能采购、精益物流、风险管控等7大模块的顶级赛事,汇聚了来自34个行业的326支顶尖团队。在模拟“供应链管理系统化运营”的挑战中,龚杰将专业知识与自身工作经验相结合,将采供管思想融入到具体操作中。在决赛中,他构建的“智能分析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优化升级改造方案”被评委誉为“具有行业推广价值的创新成果”,最终以总分第一的成绩摘得桂冠。
荣誉背后是持续的技术深耕。早在2021年,龚杰就着手供应链系统性构筑提升,在工作之余带领同事们进行模拟供应链企业运行研究,并且在公司岗位胜任力大赛上斩获佳绩。“创新是工匠精神的时代注脚”,龚杰始终践行这一理念。他将供应链知识融会贯通,积极推动改进公司现有物资供应体系创新,设计应用反映物资实时供应数据情况分析平台,加强供应链资金管控,建立实时预警机制,强化供应保障能力,实现物资供应全流程深入掌控。
为了提升供应链核心创效能力,龚杰将创新视野投向更深层次的体系变革。针对传统物资管理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他通过成立“物资集采集供创新工作小组”,历时半年取得三大突破:一是整合物资集采品类、供应商资源,从整体出发实现需求预测共享、产能动态匹配;二是协同创新“物资集采”管理模式,通过进一步选优去劣,切实保障集采落地;三是通过集采、集供的有效实施,进一步实现了“以量换价、以信换价”,在进一步确保服务能力的同时,实现了降本增效。
作为“90后”技术带头人,龚杰始终牢记人才培养使命。利用业余时间,他成立供应链创新学习小组,通过情景模拟、沙盘推演等方式开展沉浸式交流活动,并带动组员积极参与到供应链的学习中。在他的带领下,该学习小组成员在多项竞赛比武中取得佳绩。
龚杰的成长轨迹,映射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精神图谱。在同事眼中,他是“背着笔记本电脑走工地”的科技达人;在供应商看来,他是“用数据说话”的谈判专家;而对新一代职工来说,他更是“既懂技术又善管理”的跨界榜样。
面对未来的发展与挑战,龚杰说:“想要传承工匠精神,既要传承执着专注的匠心,更要增添数字赋能的锐气。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做好智能建造时代的供应链架构师,为交通强国建设注入青春智慧。”